以下言论不代表任何组织或团体的立场。
【出处:东方日报,隆雪新闻,2004年6月19日】27位坤中高中毕业校友发出文告,针对5月18日各大报章报导有关坤成校舍重建的计划,而提出种种的疑问,内容如下:
我们的母校,坤成女中是马来西亚华教重要堡垒之一。从1908年创校以来,虽然历经风风雨雨(包括1962年因为不接受改制而成为独立中学),依然坚持以培育女子的德智体群美劳为教育目标。而为了改善师生的教学环境,从1954年起便在巴生河畔筹建校舍,即目前所谓的四合院校舍。
然而,坤中董事部在5月17日定案的发展和重建计划,却让我们深觉哗然。
耗资2500万到3000万的发展计划,将在5年的时间内逐一拆除原有的建筑物,包括四合院45间教室(1954至1955年)、食堂及看台(1957年)、小礼堂及图书馆(1970至1971年)、4层楼的科学馆张汉三楼及4层楼的教室王廷杰楼(1979至1981年)、大礼堂(1988至1991年)、篮球及排球场(1999年)。因此,当名为“重建”实为“摧毁”的发展计划在5年后完成时,坤成女中,事实上只剩下5层楼学生宿舍(1995至1997)是原有建筑物。更讽刺的是,到了2008年坤成庆祝100周年纪念时,能够显现坤成百年历史的,将是崭新的新校舍。
我们并非反对母校提升教学设施,只是若要通过全面摧毁装载坤成独特的意涵和文化特质,并且深具历史价值的原有校舍的方式,那是令人难以苟同的。
疑问一:浪费华社资源
首先,马来西亚独中教育之路历来艰辛,校舍的筹建曾仰赖华社的支援。华社多年的义卖、义跑、义演、捐献等活动,是坤成历史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。而今,董事部为了让坤中发展到趋近大专学院条件,就打算拆除所有的原有校舍,在原地盖过几栋新的建筑物,这,难道不是浪费华社资源吗?如此庞大的经费,会否又动员学生进行长期的筹款运动呢?校舍外观陈旧大可粉刷,内部设备落后亦可提升,有必要进行这么奢侈的“重建”(摧毁?)计划吗?
马六甲美以美女中,近来为了校内具有51年历史的木质校舍进行预算16万的修复筹款,坤中若有3000万的预算,难道不能修复原有校舍而需全面拆除吗?教育预算除了着重硬体的提升,是否更应关注软体规划包括师资培训、学生素质、鼓励课外活动等?
疑问二:改变教育方针
今日独中教育依然面对招生困难的问题,学费、杂费、建校基金、文凭不受承认等问题都削弱了独中的竞争力。吉隆坡地区共有4所独中,坤中招生机率为四分之一,而坤中是纯女校,易言之,学生来源又减掉一半,招生困难可以想象。在学生来源仅限女性的状况底下,会否在建立了新校舍后,又因为学生人数不足、教室设备空置而改变教育方针,比如招收男生、招收更多国际学生,或者提升为学院开办课程?还是提高学杂费以承担建筑及校务运作成本?
如果坤成可能慢慢变成贵族独中或商业化学校,那还是坤成吗?独中办学百年树人、有教无类的精神又到了哪里??
联合发稿人(不分顺序):坤成女中高中毕业校友 同启
关韵诗、吴慧玲、张秀芬、符慧雯、黄淑庄、吴珍妮、刘慧倪、林心如、陆逸秋、叶韦君、黄淑碧、李淑贤、胡慧君、黄丽芬、李彩娟、黄丽婷、黄丽冰、张丽文、庄倩云、黄维莹、何子瑜、陈雯妮、洪美珊、李晓芬、曾素贞、陈玉璇、郑洁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