坤成新聞

独中好,国中好

2005/11/19  11:58
星洲日報/新教育      報導:許雪翠

UPSR成績放榜了,又是一個為孩子升學選校煩惱的季節。國中、獨中各有優缺。該怎麼選呢?

家長的迷思

來自巴里文打的陳太太育有四男一女,最小的兒子阿業在UPSR中考獲7A佳績。陳太太雖然高興,但卻舉棋不定:“該不該把兒子送進獨中?”

阿業自小名列前茅,而且非常熱愛華文。陳太太致電《新教育》徵尋意見,她說:“我前面的3位孩子全都是唸國中的,之前是家庭經濟狀況不大好,而且也沒有真正去考慮獨中,但看他們讀到不上不下,到了這個最小的兒子,想要有一點改變,想把他送進獨中。你說好不好?”

陳太太之所以猶豫,主要是“不知道獨中好不好”,“聽說有些獨中收很多國中不要的壞學生,而且我朋友說要是獨中真有這麼好,又何必到小學來招生?”

她也擔心獨中課業壓力大,高二SPM高三考統考,怕孩子應付不來,擔心自己原本是要為孩子好的決定,反而誤他一生。

但是陳太太又另有理由:“獨中中華文化濃厚,加上現在華語這麼受重視,市場價值高,就算統考在大馬不受承認,也不是大問題。”

孩子的迷思

而身為主角的兒子又是怎麼想的?陳太太表示,兒子也想去獨中。“自從那天某獨中到校招生後,兒子就想去獨中了,而且該獨中表示,在UPSR考獲5科A以上的學生都可免學雜費!”

以上純屬陳太太個人案例,並不能反映到底國中好還是獨中強。記者因此聯絡了一位寬柔獨中畢業生。他一聽陳太太的顧慮,認為“這位媽媽不妨先去了解該間獨中的學習風氣和讀書環境,可看看在籍學生人數、校長辦學精神和老師們的教學熱忱。”

“樹大難免有枯枝,全國60間獨中不是間間都辦得出色,也不是間間都有優良的學術傳統和校風。所以說不是獨中就好,國中就不強,要看個別獨中。”

他的看法是只要孩子本身的自律性很強,懂得多多發揮自己的長處,不管在哪一類型的學校都會有好表現。

他也承認獨中壓力大,考不好是要留級的。獨中不少讀書型學生,相較於國中生,他覺得自己在課業競爭壓力下,犧牲了不少跟朋友的玩樂時間。他所認識的朋友當中,也有承受不了課業壓力轉回去國中的。

且聽專家怎麼說?

董教總課程局主任張喜崇分析,有大兩類的家長可以考慮把孩子送進獨中。

“第一類是對獨中教育認同的家長,可以讓孩子在一個中華文化相對濃厚的校園受教育。第二類是孩子的馬來文掌握能力很差,上國中肯定要學習得很辛苦,這樣的話就不妨考慮獨中。接下來要考慮的是鄰近獨中的辦學素質和家庭經濟能力。”

沒錯學校環境是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,但國中獨中實不是兩極化的比較,家長應各取所須,而非膚淺的比較是獨中好還是國中好。

國中、獨中應該怎樣選?

這基本上是一個“蘋果”和“橙”應該怎樣選的問題。首先要先了解這兩種水果。橙和蘋果畢竟不同,看個人喜好而有不同選擇。

國中是一個以馬來文教學為主的學校。課本和師資由教育部控制,學生應付PMR和SPM考試。

國中優點

  1. 在馬來中學,和巫、印友族一起生活。馬來中學畢業生異族包容度較大。國民型中學雖大部份是華裔生,但只有一科華文。
  2. 國中不用煩惱學費。
  3. 教師肯定是教育系畢業生。

國中缺點

  1. 學校向心力弱,紀律相對寬鬆。
  2. 人多,無法照顧每一位學生。
  3. 相對欠缺中華文化。

獨中是一個以華語為教學的民辦學校,須對外招生,同時收取學雜費來經營。課程由董教總負責。各校管理自主權較大,所以彈性大,可有很強的辦學特色,也可能因此而辦得不好。學生高三考統考(相等於STPM),也有獨中同時強調統考和SPM政府考試。統考雖不受政府承認,但受多間外國大學承認。

送獨中的理由

  1. 注重紀律和輔導。教育理念和教學法往往會受中台學者影響。近年注重全人發展。
  2. 獨中有濃厚的中華文化熏陶。最重要孩子要喜歡中文的學習環境。
  3. 孩子的馬來文根本跟不上國中程度,不如送進一個全中文的學習環境。加上華文價值高,前途不是問題。

考量的理由

  1. 整體而言,獨中課程比國中難,功課量也比較大,萬一孩子跟不上,還可不可以送回國中?而且獨中要考統考和政府考試,壓力不小,孩子應不應付得來。
  2. 不是每一間獨中都辦得一樣好,有些獨中校風欠佳,發展欠穩。
  3. 獨中要學雜費,多一筆開銷。(每月學費介於100至300令吉)

资料来源:http://www.sinchew-i.com/article.phtml?artid=200511190178&data=scedu&spid=35519

About the author

admin